自唐代开始,由于此前称呼皇帝时使用的谥号逐渐变长,失去了精炼概括的特点,原本用于祭祀的庙号便取代谥号成为了人们对帝王的称呼方式。又因为庙号并不像谥号那般多种多样,“撞号”的情况便时有发生,像宋、元、明、清四个主要封建王朝就都有各自的“仁宗”。那么,这四位仁宗是否名副其实,他们当中谁又是最仁慈的呢?
宋仁宗赵祯生于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是宋真宗的第六个儿子。尽管排名已经如此靠后,但宋仁宗的五个哥哥全都早逝,身为独子的他自然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作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宋仁宗十三岁即位,五十四岁去世,在位总计四十二年,其间为了改革弊政曾发动“庆历新政”,但很快就因为遭受反对而中止。
尽管总体而言政绩并不算出众,但宋仁宗能够得到“仁”这一庙号可谓实至名归。南宋文学家朱弁在《曲洧旧闻》中记载了许多体现宋仁宗仁慈宽厚的事迹,如成都一个屡试不第的老秀才向知府献上“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的反诗,但宋仁宗听闻后不但没有责罚,还封其为司户参军。
【资料图】
另外,相传著名词人柳永曾因创作“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一句得罪宋仁宗,以至于本已考中进士但被宋仁宗划去姓名。然而,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正是宋仁宗念及民间许多年老而屡试不第者才特开恩科,宋真宗时多次考场失意的柳永这才得以考中进士,为了表示对宋仁宗的感激,柳永曾在词中写道:“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除了宅心仁厚,宋仁宗还是个颇为节俭之人,《曲洧旧闻》称他喜好穿洗涤多次的旧衣服,甚至打上许多补丁也不以为意。在宋仁宗的引领下,宫中节俭之风盛行,继而民间也开始崇尚节约,一时间“风动四方,民日以富”。正因在位期间种种仁厚之举,就连元人编撰的《宋史》也称赞宋仁宗道:“《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元仁宗生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他名为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武宗海山同父同母的弟弟。元武宗即位后将拥立自己有功的弟弟元仁宗立为太子,并与其约定将来还位于自己之子。至大四年(1311),元仁宗正式即位,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如诛灭元武宗时期的宠臣、废除尚书省、恢复科举给汉人提供晋升道路等等。
根据《元史》的说法,元仁宗性格仁慈孝顺,且精通儒家、佛家学说,而《续资治通鉴》则称赞了他在位十年间不外出游猎、不发动战争、尊重贤士、礼待功臣等行为。不过,元仁宗违背与元武宗的约定,强行立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间接导致了后来元武宗之子夺位,宫廷内部斗争不断。
明仁宗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轻时曾颇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的喜爱。作为朱棣的长子,他早早被立为燕王世子,但由于性格娴静、体态肥胖等原因,朱棣曾考虑改立更像自己的朱高煦为继承人。朱棣登基后,更适合担任一国之君的朱高炽还是得以被立为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高炽正式即位,尽管自即位到驾崩不足一年时间,但他早在还是太子时就监国多年,实际掌权时间并不算短。
即位之后,早就积累大量经验的朱高炽开始着手改革弊政、平反冤狱、节省开支,恢复了因朱棣北伐损耗的大量国力。不过,由于在位时间确实太短,朱高炽还没来得及彻底贯彻自己的治国理念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仅从其为政举措来看,他与民休养生息,也可称仁慈。
最后是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也就是嘉庆帝,他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三岁时被立为储君。乾隆帝死后,已经在位四年的嘉庆帝才算获得实权,他很快诛杀了权臣和珅,以示改革维新之志。嘉庆帝虽有意改革弊政,但当时的清王朝已是积重难返,于是在他在位期间各地起义频繁爆发,鸦片也大量流入了中国。
相较于其他三位仁宗,清仁宗嘉庆帝的治国难度确实是最高的,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政绩平平,也没有太多能够体现仁慈的举措。综上所述,宋、元、明、清的四位仁宗大体上都能够对得起“仁”的评价,而其中宋仁宗的仁慈与宽厚在大量事例的证明之下尤其令人钦佩信服。从这个角度上说,宋仁宗可谓四人中最仁慈的一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