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多只医药个股大跌,截至收盘,恒瑞医药跌超9%,恩华药业跌停,九典制药、赛伦生物跌超10%,益方生物-U、首药控股-U、立方制药、一品红、人福医药、迪哲医药-U等个股纷纷大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消息面上,医药反腐力度空前。上周五,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加大执纪执法力度”、“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
消息一出,医药行业多只龙头个股应声下跌,市场担心医药反腐整治工作推进过程中会对药企造成影响。尤其是销售费用占比较高的企业,存在商业贿赂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全行业系统整治
近期,关于加强医药反腐核查、整治的消息接二连三。执法对行贿犯罪零容忍,连刑法都在酝酿修改,加强惩治力度。
7月28日,纪检监察机关配合开展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集中整治医药领域腐败问题是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
会议还强调,要以监督的外部推力激发履行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加大执纪执法力度,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
周末,还有一份“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关于召开全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政治工作视频会议的通知”在网上流传,会议召开时间为7月31日15:00。
再往前,7月21日,国家卫健委也发文称,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
会议称,要针对医药领域生产、供应、销售、使用、报销等重点环节和“关键少数”,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坚持较真碰硬、宽严相济,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进一步形成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7月25日,中纪委官网还曾发布消息,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该草案加大了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提出在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需从重处罚。
同时,该草案还调整了行贿罪的起刑点和刑罚档次,与受贿罪相衔接。增加了惩治民营企业人员腐败相关犯罪条款,也完善了此前容易通过单位行贿、个人行贿之间区别规避处罚的漏洞。
两位药企董事长接连被查
随着医药反腐力度不断加强,全行业风声鹤唳,7月份已经有两家上市公司实控人被查。
继7月1日医疗信息化龙头卫宁健康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周炜,因涉嫌行贿罪被广东省茂名市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及实施留置之后,7月29日,科创板生物医药公司赛伦生物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也被上海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赛伦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抗血清抗毒素领域的生物医药企业。范志和生于1960年3月,现年63岁。
据公告,范志和先家属于7月29日,收到上海市监察委员会签发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范志和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实施留置并立案调查。
赛伦生物表示,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知悉立案调查的进展及结论。7月31日,赛伦生物大幅低开,截至发稿跌超12%。
除上述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查外,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146位医院院长、药企负责人被查。
分省份来看,广东、四川是反腐强度最大的地区。其中,广东有35位医院院长被查,约占总数的24%;四川有32位医院院长被查,约占总数的22%;云南、广西也有多位医院院长被查。
7月2日,中央纪委国家建委网站发文指出,杭州萧山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卫健局成立区级公立医院违规外购药械问题专项监督专班,严肃查处医务人员违规引导患者到院外指定点购买药械等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截至目前,共接到相关投诉5起,查实5起,处理涉事医生14人。
纠正医药购销领域不正之风
医药反腐呈高压态势推进,市场开始表现出了对部分上市药企的担忧。药企相关负责人在对外行贿的过程中,一般会将贿赂金额计入销售费用中。因此,销售费用尤其是推广费用较高的药企,被查的风险徒增。
据了解,医药行业商业贿赂的主要形式,有“回扣式”药品销售、“福利式”会议赞助、“虚高式”交易、“定制式”招投标、“规避式”设备投放等方式。
此外,借医疗设备租赁、设备入股名义;通过支付租金、参与分红等方式变相行贿;为医生请保姆,提供学习培训、出国旅游机会;帮助医生发表论文,帮助子女升学等新型行贿手段也不断翻新。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等十四部门联合发布《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
该通知指出,整治医药产品销售采购中的不正之风问题,重点是医药产品销售过程中,各级各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与之关联的经销商、医药代表,以各种名义或形式实施“带金销售”,给予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回扣、假借各种形式向有关机构输送利益等不正之风问题。
通知还强调,深入治理医疗领域乱象,划清“红包”回扣问题红线。重点关注临床使用的药品耗材价值高、诊疗资源相对紧张、高水平技术和介入侵入式操作应用多的科室以及院内招采管理等部门人员,利用执业便利或职业身份,假借学术活动名义,收受“红包”、回扣的问题。
通知还指出,将持续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根据司法机关以及行政部门认定的医药商业贿赂、垄断等案件事实,评定医药企业失信等级,采取信用风险警示、限制挂网等不同程度的处置约束措施,发挥医药集中采购市场的引导约束作用。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关键词: